当前位置:»首页 教育 查看内容

牛客沙龙明略科技吕玉鑫:落地“用户思维”,四大维度回归校招本位!

     2022-04-18| 来源: 互联网| 查看: 10| 评论: 0

4月13日,以“科学甄选人才,精细管理春招流程”为主题的牛客沙龙第二期直播活动上线,明略科技集团校园招聘负责人吕玉鑫从校招市场洞察、校招用户思维等角度,做了《掌握“用户思维”,打开春招秘籍》的演讲,为直播间的校招HR们分享校招基础逻辑知识校招实践经验 

校招市场洞察:重视“暑期实习生”项目 

明略科技是中国企业数据智能应用软件的领先者,作为明略科技集团校园招聘负责人,吕玉鑫在校招领域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宝贵经验,在他看来,近些年校招模式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。 

吕玉鑫介绍,传统意义上的春招,是通过补招的形式招聘应届生同学,而在互联网领域很多企业都在春招做“暑期实习生”的项目,比如微软、京东、阿里、百度、美团等。一些非大厂的IT企业,为了避免在秋招中与大厂“撞车”,也开始投入精力做“暑期实习生”项目,并将启动周期前置到每年的二三月份。 

“对于企业而言,暑期实习生项目很有必要去做,但是需要考虑公司的规模,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去调配。校招确实是被大厂带动起来的,但是大厂规模化校招带来的是理念创新,而非标准化的流程。”

1650258392110918.jpg

产研人才是很多企业高空缺,在明略科技启动的“透过智能 看见AI”2022届校园招聘中,也开放了算法类、大数据类、技术开发类、AI研究类等诸多产研岗位。谈及产研端校招的痛点,吕玉鑫介绍,学生资源难找、薪酬水涨船高、签约转化率低、渠道难精准筛选是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,需要校招HR将“用户思维”贯穿工作始末。 

落地“用户思维”:四大维度回归校招本位 

近年来,校园招聘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,也日益复杂化,思考和输出的内容需要更加有前瞻性,给公司的人才战略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,而非只是对企业部门需求的满足。吕玉鑫介绍了四类型的校招用户群体:

一、 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诉求,做针对性的内容输出,提高学生校招体验;

二、 院校与培养人才的高校老师建立联系,强化校企合作;

三、 业务,满足业务部门对“人” 的基本需求;

四、 社会,打造雇主品牌,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,解决社会就业问题。 

明确“用户”是谁后,应该如何落地“用户思维”?

首先,要让校园招聘回归本位。

1、 理清校招的需求逻辑,根据业务和组织的不同诉求,做针对性的人才招聘,同时也要放宽对应届生的定位;

2,清晰校招的人才画像,需要对院校、学历、专业有不同的划分,了解人才的分布和基本诉求;

3,合理利用校招的资源,一方面,需要有专业的系统、平台、渠道来辅助,高效获取简历,另一方面,专人专事,校招也需要一批有组织和战略思维的专业人才去执行,要熟知校招的所有流程,提高内部协同效率,避免错失优秀的人才;

4,把握校招的流程策略,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留存、简历的流转,协调好校招的周期分布,做好“主动”与“被动”相结合。所谓主动,即接收学生自动投递简历的同时,也要去主动搜索人才,尤其是一些企业的雇主品牌尚未得到市场认可的时候,牛客值得所有的校招HR去学习和研究。

其次,要关注校招生群体的诉求。 

吕玉鑫引用《牛客2021秋季招聘数据白皮书》中的相关数据,介绍了目前HR群体与应届生人群的沟通情况:仅有19%HR对应届生非常了解,与学生沟通较为顺利,这部分人群普遍有多年的校招运营经验;46%HR表示沟通中存在疑难问题;34%的HR对应届生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简历信息,尚未深入群体中去主动强化认知。

1650258424558767.jpg

把握应届生的偏好与心理,才能精准制定招聘方案,让对方感觉到诚意,高效签约。在诉求方面,影响校招生和实习生的因素不尽相同。吕玉鑫介绍,根据牛客的调研数据,校招生在选择offer时,更在意薪酬与福利,而实习生则更在意工作的城市。

1650258442662216.jpg

最后,严选校招渠道。

“信息量爆炸和过剩的时代,校招被迫选择做了一些投入,但是不能被迫选择一些渠道。”吕玉鑫介绍称,就业网、院校老师、双选会、宣讲会、空中直播、校园大使、社群、广告、招聘网站、内部推荐、RPO都是企业比较常用的推广渠道,并重点介绍了牛客对校招“主动”与“被动”相结合中的价值。

1650258460627360.jpg

他认为,牛客的求职区、讨论区是做“主动”和“被动”结合的典范,其中,牛客优聘则是牛客的宝藏产品,可以长效积累、精准锁定目标人才,尤其在做“暑期实习生”项目时,可以重点使用一下,做长期的运营。

在直播的尾声,吕玉鑫分享了一些自己对校招工作的思考与建议,他认为,校园招聘是一项长期持续投入时间、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系统工程,回报是未知的,要有持续“向后看”的意识。校园招聘只有在底层逻辑扎实的基础上,才能让上层建筑有形状。

“要有预期管理,要有产品意识和用户思维,并且讲好雇主品牌故事。”

最新评论